新專欄背景:全面準确研究、比較和分析南京鄉村振興實施路徑、政策措施、重點領域、參與主體及投融資等,對于正确把握南京及都市圈鄉村振興的基本方向,充分利用政策支持,積極參與區域鄉村振興相關領域的投資、建設和運營,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本系列專欄研究,通過四篇文章,分别從政策路徑、政府和國企主體、社會資本參與主體、土地及投融資等幾個方面,研究分析南京鄉村振興的相關政策、重點領域、主體職能以及投融資模式,并以成都的相關經驗作爲借鑒,期望對國企、社會資本參與南京鄉村振興相關領域提供借鑒和參考。
來源:研究中心
作者:劉洪鵬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提出,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紮實有序做好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重點工作,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黨的十九大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指出要按照“産業興旺、生态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推進現代化農村建設。随後的中央農村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提出了鄉村振興“三步走”戰略規劃,以及重塑城鄉關系、改善農村經營制度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要點,鄉村振興正式上升爲國家戰略。
從提出至2020年底是鄉村振興準備實施階段。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鄉村振興政策,從戰略層面上鞏固農村建設在國家長期發展的重要地位。從2021年開始的“十四五”,鄉村振興進入全面實施新階段。2021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推動鄉村振興全面實施,開啓了鄉村振興的新時期。
鄉村振興承前啓後,既是對早期政策的肯定性總結延續,也是對發展的新要求,更是爲應對我國“三農”問題、化解城鄉二元結構而實施的必要和有力舉措。同時,還将擴大内需、拉動有效投資以推動經濟發展,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
一、 南京鄉村振興政策體系建立完善
2018年5月南京市委發布《關于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提出全市鄉村振興戰略目标願景,對“三農”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2019年3月《南京市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規劃(2018—2022年)》正式實施,提出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走在全省前列,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圍繞“高質量發展”與“高品質生活”兩條主線,堅持“創新名城、美麗古都”的目标願景,以促進廣大農民共同富裕爲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爲着力點,加快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讓農業成爲有奔頭的産業,讓農民成爲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爲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在配套政策上,2018年10月南京市國土資源局出台《關于支持鄉村振興的若幹土地政策措施》,圍繞解決鄉村發展用地選址難、指标缺等突出問題,強化土地制度供給。2019年3月出台《關于引導社會資本更多更快更好參與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明确了10大投資重點領域,細化了财政、土地、金融、稅收等優惠政策,搭建了一體化的對接服務平台。2019年8月,南京市農業農村局聯合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關于盤活農村集體土地促進鄉村振興的若幹政策措施》明确南京市将以盤活農村集體土地資産爲突破口,深化農村土地改革,促進鄉村振興。
在規劃實施上,關于産業發展,2018年7月《關于推進南京農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方案》,提出增加綠色供給爲目标,突出體制機制創新,加強重要資源保護,強化重點區域環境治理,促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促進一二三産業融合聯動、全産業鏈綠色發展。2020年3月《關于促進鄉村産業振興推動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走在前列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2年基本建成優質稻米、綠色蔬菜、特色水産、經濟林果、休閑農業和農村電子商務6個産值百億級産業。在鄉村建設上,實施了《南京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動方案》,提出2年新建500個以上市級美麗鄉村示範村、宜居村,35個左右省級特色田園鄉村。
表1 南京市鄉村振興相關規劃、政策文件一覽
二、南京鄉村振興政策路徑導向分析
實施戰略上,南京市以城鄉融合作爲鄉村振興的總路徑。具體實施上,以鄉村産業振興爲核心,以企業、項目爲帶動引領。同時,通過建立完善配套政策加以引導規範,推動全面鄉村振興實施。
在實施戰略選擇上,基于都市圈區位優勢和高起點,确立城鄉融合總路徑和發展定位。一是南京立足于“特大城市”級别的鄉村演變規律,和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特大城市”、全國發達省份省會城市的城鄉融合發展。二是南京所有轄區已經全部實現了直管區。城市城鎮化推進較快,2020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86.3%,居于全國大城市前列。三次産業結構爲2.0∶35.2∶62.8;相較成都同期城鎮化率77% 和三次産業結構3.7∶30.6∶65.7;無論農業經濟,還是農村人口占比都較低。因此,南京立足大都市、都市圈演進下的農業農村發展實踐規律,以城鄉融合作爲鄉村振興總路徑。在總體目标中,以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爲着力點。在目标定位上,提出“努力在城鄉融合發展方面先行探索,爲大城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示範引領,在鄉村振興中走在全國前列。”在産業發展上,着重發展都市型農業、促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推動農業綠色發展。
(一)在規劃實施方面,南京開展城鄉融合“十大工程”建設,實施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江蘇甯錫常接合片區)改革試點。同時,可借鑒成都的配套改革和平台建設舉措。
南京全面鄉村振興十大工程建設。南京圍繞“強富美高”南京,及“古都南京、創新名城”建設,提出鄉村振興“十大工程”建設行動,包括城鄉融合改革創新試點、都市型現代農業提質增效、美麗宜居鄉村建設、鄉風文明提升、農村善治推進工程、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農民增收、脫貧緻富奔小康、鄉村人才振興、農村基層黨建創新提質等十大工程,涵蓋了鄉村振興全部層面。機制改革方面,依托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江蘇甯錫常接合片區)(南京高淳區、溧水區),2021年3月印發《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江蘇甯錫常接合片區)實施方案》,重點開展建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建立科技成果入鄉轉化機制、搭建城鄉産業協同發展平台、建立生态産品價值實現機制、健全農民持續增收體制等5項試點任務。在産業發展方面,2018年7月《關于推進南京農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方案》、加強重要資源保護,強化重點區域環境治理,促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促進一二三産業融合聯動、全産業鏈綠色發展。2018年4月,出台《關于進一步完善政策體系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更好地提高發展質量,更好地發揮建設現代農業的引領作用。構建框架完整、措施精準、機制有效的政策支持體系,培育一批質量高、實力強、帶動大、機制活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業産業化聯合體,使之成爲推進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的主力軍。
成都則提出鄉村振興“十大工程行動”、“五大改革”、“七大平台”建設。出台《成都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十大重點工程”和“五項重點改革”總體方案》,包括“全域鄉村規劃提升,特色鎮(街區)建設,川西林盤保護修護,大地景觀再造工程”等十大工程。爲給鄉村振興提供體制機制保障,成都推進改革創新,實施具有标志性、引領性的“五項重點改革”: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農村金融服務綜合改革、公共産品服務生産供給機制改革、農村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同時,聚焦“農村土地交易平、農村土地交易服務、農業科技創新服務、農村金融保險服務、農産品品牌孵化服務、農産品交易服務、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服務、農業博覽綜合服務”,開展“七大平台”建設。
相較而言,成都“十大工程”、“五大改革”、“七大平台”建設,工作任務更聚焦、更系統,尤其是“七大平台”建設,聚焦鄉村振興機制保障和服務的短闆,措施更有針對性,而南京雖然在農業品牌建設、服務等方面也建設一些平台,但總體略顯不足,這方面可以向成都學習借鑒。
(二)在政策配套方面,南京出台了一系列較爲完備的财政、稅收、金融和土地政策措施。同時,可借鑒成都的發展基金設立和獎補做法。
2019年5月出台《關于引導社會資本更多更快更好參與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明确了10大投資重點領域,細化了财政、土地、金融、稅收等優惠政策,搭建了一體化的對接服務平台。關于最關切的土地政策,出台《關于支持鄉村振興的若幹土地政策措施》,圍繞解決鄉村發展用地選址難、指标缺等突出問題,強化土地制度供給。以及《關于盤活農村集體土地促進鄉村振興的若幹政策措施》,以盤活農村集體土地資産爲突破口,深化農村土地改革,促進鄉村振興。成都爲推動鄉村振興發展,先後出台《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2018年成都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行動計劃》,全面實施鄉村振興。在配套政策上出台了《成都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若幹政策措施(試行)》。從創新财政支持方式、促進城鄉空間形态重塑、促進現代農業創新鏈建設、促進現代農業供應鏈建設、促進現代農業價值鏈建設等十大方面,大手筆進行政策激勵,推進鄉村振興。此外,設立100億元特色鎮和川西林盤建設發展基金、國家級重大科技項目最高配套100萬元、農村電子商務企業開設線下體驗店最高補貼200萬元等獎補措施。
在實施的具體方面,南京和成都各有特點。南京的政策配套和激勵相對較爲系統,從“點狀”土地供應試點、産業融合項目土地政策、财政獎勵、人才激勵等全面的政策進行配套支持。成都則主要在項目激勵措施,特别是在重點推進的特色鎮和川西盤林建設領域,設立建設發展基金,展現出明确發展重點和政策目标導向。這方面,南京可以推出類似特色鄉村振興基金,或城鄉融合示範建設基金等。
(三)在落地實施方面,南京以産業振興爲核心,以企業項目爲帶動引領,推動全面鄉村振興實施。
首先以企業項目爲引領,開展村企聯建行動。依托江蘇省委提出的“萬企聯萬村 共走振興路”倡議,市委市政府舉辦“萬企聯萬村 共走振興路”行動企村對接活動。以項目爲抓手,推動鄉村産業發展。同時,出台土地、财政、稅收、金融等配套政策,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振興。依托産業項目,帶動鄉村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改善、公共服務質量提升。企業與鄉村積極參與。實施不到半年,全省已有2571個村和2332家企業達成聯建合作協議,聯建項目2834個,14.8%的村(居)參與聯建,南京市市聯建率位居全省前列。從南京來看,開展“資本‘下鄉’,企村‘結親’”以來,已有196家企業與258個村(社區)簽訂聯建項目321個,意向投資額423億元,行政村參與聯建覆蓋率達37.3%,位居全省前列。政府搭台、市場引導,立足雙赢聯建機制。精準對接,爲企村“自由戀愛”搭建平台。優化服務,切實做好相關配套政策支持保障。引入國資“下鄉”,打造鄉村特色産業,産業興旺、農民增收,南京走出了鄉村振興的特色道路。其次吸引資本下鄉,推進高質量城鄉融合。以江甯區爲例,江甯高質量城鄉融合推動鄉村振興案例成功入選農業農村部、國家發改委《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實施報告(2018—2019年)》27篇之一的縣級鄉村振興典型案例,成爲江蘇省唯一;江甯着重引資下鄉,增強鄉村産業支撐,創新業态盤活“資源”,“美麗鄉村 +物業公司”有力帶動了鄉村發展。實施“農業 + 互聯網”,促進産業深度融合,實施“農業 +旅遊” 擦亮江甯旅遊新名片,在促進城鄉融合發展之中,江甯區實現 農業、就業、創業、物業“四業”聯動,暢通城鄉要素自由流動,爲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能。江甯用實踐表明以城鄉融合破解鄉村振興難題,走“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發展道路。
成都則以生态環境建設爲關鍵舉措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把鄉村綠道和川西林盤建設作爲關鍵舉措,通過生态振興把鄉村人居環境改善與農商文旅融合發展有機地統一,實現産業振興,助力傳承發展成都的中華農耕文明,實現文化振興,從而帶動人才振興,促進組織振興。成都鄉村綠道建設。成都推進鄉村綠道建設,對村道、組道、機耕道、河堤進行綠道改造,加密鄉村綠道,和園林道形成網絡體系,能夠發揮綠道生态保障、健身運動、文化博覽等功能。滿足農機運行與發展全域旅遊的需要。成都川西林盤建設。林盤關系到“西控”特色鎮(街區)和産業園發展。在“西控”區域,爲引導要素資源向特色鎮(街區)和産業園流動,産業向其集聚,及人口向其轉移,提出創建“特色鎮(街區)+林盤+農業園區”“特色鎮(街區)+林盤+景區”和“特色鎮(街區)+林盤+産業園”等模式,都以林盤作爲支撐。同時爲推進全域旅遊發展,實施全域景觀化景區化,特别是推進鄉村綠道和川西林盤等标志性建設,對推動成都鄉村全面振興具有基礎性和關鍵性作用。在具體推進方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大項目。2018年成都實施了第一批554個重大項目,建設内容涵蓋特色鎮(街區)建設和川西林盤整治、現代農業生态圈培育、農産品加工物流、農商文旅新産業新業态和農村生态治理等領域,項目投資重點突出,大項目占比多,财政投資撬動作用明顯。
南京以鄉村産業振興爲核心,以企業和項目作爲引領帶動,重點發展都市型現代科技農業,推動一二三産融合,路徑比較清晰明确。具體包括開展“萬企聯萬村、共走富裕路”的項目對接活動,以項目爲抓手,通過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生态治理、綜合開發等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同時着重引資下鄉,通過産業融合增強鄉村産業支撐,創新業态盤活“資源”。成都則以實施鄉村綠道建設、特色小鎮和川西林盤爲重點,推動重大項目集中落地實施,任務重點更突出,任務抓手更聚焦,政府的推動更爲有力。
● 小結
總體說來,基于發達都市圈區位、國家特大城市和發展基礎優勢,南京确立了明确的城鄉融合的鄉村振興總體路徑和相應發展定位,相較而言,南京鄉村振興更注重以市場化、機制化手段來推動,通過企業項目帶動來實現鄉村振興;而成都在推動鄉村振興過程中,政府發揮的直接作用更大些,力度措施推動性更強些,抓手相對更具體些。這些差異體現兩個城市發展基礎、環境、戰略定位的不同,除此之外,在具體的實施舉措、配套政策方面,南京可以借鑒實施一些成都的鄉村發展平台建設、發展基金設立、産業及鄉村建設獎補措施等經驗,以及聚焦重點實施一些重大鄉村振興工程等。
附表:國家重要鄉村振興政策文件和會議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