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作爲新型生産要素,要充分發揮其放大疊加倍增作用。”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表示,要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全面深化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在推進數據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中發揮更大作用。
本期南京卓遠整理了劉烈宏關于“數據基礎設施、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激活數據要素價值”的公開觀點,以及中國電子技術标準化研究院、國家信息中心等牽頭編寫的《數據要素流通标準化白皮書(2024版)》,供各位參考。
數據基礎設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數據是新的生産要素,是基礎性資源和戰略性資源,也是重要生産力。當前,數據作爲數字經濟時代的關鍵生産要素,逐步融入生産生活各方面,深刻影響并重構着經濟社會運行和社會治理,已成爲影響未來發展的關鍵戰略性資源。
目前,國家數據局圍繞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正在推進系列重點工作,包括豐富完善數據基礎制度體系、促進數據流通交易和開發利用、推動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數據領域核心技術攻關、強化數據安全治理等。
随着以數據爲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加速發展,對與之相關的基礎設施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構建适應數據要素特征、促進數據流通利用、發揮數據價值效用的數據基礎設施。通過數據基礎設施,不同區域、不同領域的數據資源實現有序彙聚,不同行業、不同機構的數據産品實現合規高效流通,不同參與主體實現對數據資源和産品有效利用,整體推動數據服務千行百業、深度融入社會生産生活,推動數據要素“供得出、流得動、用得好”。
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
公共數據蘊含着豐富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開發利用公共數據,是深化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關鍵舉措,是激活數據要素潛能的引領工程,是發展數字經濟的重要支撐。
劉烈宏表示,“總體上看,我國公共數據的開放程度和利用水平,與社會各界期待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大家普遍反映,數據共享開放阻力大、顧慮多,數據供給的規模和質量都不夠,資源利用的渠道和方式不豐富、不便捷。”
劉烈宏認爲,主要原因是數據持有者缺乏動力,存在“不願開放”的問題;數據大範圍流通導緻安全管理邊界擴大,存在“不敢開放”的問題;數據流通的效率、安全和成本難以兼顧,需要專業技術能力支撐,一些單位存在“不會開放”的問題。
解決這些問題,不僅要繼續加大共享開放的工作力度,也要總結授權運營的實踐經驗,采用安全手段開發高價值數據,解決好安全保護和流通利用的矛盾。
激活數據要素價值
将數據作爲生産要素,是我國首次提出的重大理論創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發揮數據的基礎資源作用和創新引擎作用,加快形成以創新爲主要引領和支撐的數字經濟,在中央經濟工作會上,再次強調要發展數字經濟,爲我們進一步加快構建以數據爲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指明了方向。
第一,數據作爲新型生産要素,是價值創造的重要源泉。
生産要素是經濟活動中的基本要素,是創造社會财富的堅實基礎,是促進經濟增長的主要源泉。互聯網、新一代通信等數字技術帶來的連接和共享,推動數據規模指數級增長;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降低了數據采集、存儲、處理、分析的成本。随着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進程不斷加快,數據逐漸成爲經濟活動中不可或缺的生産要素,成爲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關于數據的特性,各方觀點并不完全一緻,但大家普遍共識的是,與傳統生産要素相比,數據有着明顯不同的特性。比如,與土地和勞動要素相比,數據權屬更爲複雜;與資本要素相比,數據價值密度不均勻。
更爲重要的是,數據兼具正、負兩方面的外部性。從正外部性看,發揮數據的高流動性、低成本複制、報酬遞增的特點,有利于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創造新産業新模式,實現對經濟發展倍增效應。從負外部性看,同樣的特點也可能帶來隐私洩露、數據濫用、拉大收入差距,甚至對國家安全帶來潛在風險。激活數據要素價值,要深刻把握數據要素價值運動規律。
我國具有超大規模市場、海量數據資源、豐富應用場景等多重優勢,如何更好釋放數據要素價值,是把握發展機遇的重點。
第二,構建以數據爲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是釋放數據價值的關鍵動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數字經濟乘勢而上、奮楫前行。随着數據價值的日益凸顯,推動數據要素化,讓數據要素進入社會化大生産,在千行百業中發揮數據要素的乘數效應,成爲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新抓手。
近日,國家數據局聯合16個部門共同印發了《“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目的就是讓沉睡的數據活起來,結合不同行業的基礎條件和數據禀賦,挖掘和釋放數據要素典型領域應用場景,以場景爲牽引,推動數據要素供給和流通使用,加快數據要素化進程,從而更好實現數據價值,構建以數據爲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
一是通過數據應用推動提升經濟運行效率,提高全要素生産率。通過從數據中挖掘有用信息,作用于其他要素,能夠找到企業、行業、産業在要素資源約束下的“最優解”,解決過去解決不了的難題。
二是通過數據應用推動知識擴散、業态創新,擴展生産可能性邊界。數據是知識的載體,數據在不同場景、不同領域的複用,将推動各行業知識的相互碰撞,孕育出新産品、新服務,創造新的價值增量。
三是通過數據應用推動科學範式遷移,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當前,科學發現的基本方式正在經曆從理論分析、到計算模拟、再到數據探索的轉變。多種來源、不同類型數據的彙聚與融合正在極大地提升科技創新的速度。
第三,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價值化需關注的幾個問題。
當前,爲促進數據要素流通,還需要在以下4個方面深化研究。
一是從制度建設看,數據領域發展變化快,需要頂層設計和實踐探索相結合。
二是從流通利用方式看,需要建立數據基礎設施。
三是從收益分配看,數據具有報酬遞增的特點,需要探索兼顧效率和公平的分配機制。
四是從安全治理看,數據對治理方式提出新挑戰,需要探索适應數據特點的安全治理模式。
《數據要素流通标準化白皮書(2024版)》下載
中國電子技術标準化研究院、國家信息中心等牽頭編寫的《數據要素流通标準化白皮書(2024版)》梳理了國内國際數據要素流通發展趨勢,聚焦數據标準建設現狀與問題挑戰,形成了數據要素流通标準體系,研提數據要素流通标準化工作建議。
您可直接掃碼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