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新聞咨詢訊 》公司動态
乘風沐光,潮起東方——鹽城新能源産業調研花絮
閱讀數:184

 

調研背景

 

4月17日-19日,“蘇北地區産業強縣(市)典型案例分析”課題組前往本次調研的最後一站——鹽城,開展新能源産業專題調研。該課題由江蘇省城市發展研究院(以下簡稱城發院)申報,是江蘇省社科聯立項的精品課題之一。

城發院院長、省委研究室原一級調研員陳平擔任調研組組長,城發院資深專家、省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原二級巡視員劉偉,城發院院長助理莊偉雯,城發院辦公室主任、省政府研究室原調研員周建康,城發院創新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卓遠資産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京卓遠)總經理吳健,城發院創新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南京卓遠副總經理曹偉、城發院創新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南京卓遠研發總監李學樂參與調研。

 

 

 

 

4月的鹽城,一排排“大風車”迎風轉動,從陸地一直延伸到海上,這些“大風車”實際上是風力發電機組,葉片長度可達150米,轉一圈約15秒,即可發電150度。

田間地頭、廠房屋頂,一排排光伏闆仰望藍天,采用“自發自用,餘電上網”的模式,爲居民和企業提供綠色能源與經濟效益。

 

 

 

 

 

 

 

 

 

 

 

 

 

 

據鹽城市發改委的負責同志介紹,截至2023年底,全市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1396.36萬千瓦,占全省21.21%,規模領跑全省。

其中風電948.83萬千瓦(海上554.715萬千瓦;陸上394.115萬千瓦),占全省風力發電裝機的41.83%,列華東地區首位。光伏發電416.54萬千瓦,占全省光伏發電裝機量的10.6%。

全市新能源規上企業189家,實現開票銷售1718.46億元,同比增長7.27%,入庫稅收40.19億元,同比增長13.6%。

 

 

 

 

 

 

 

 

 

 

 

 

 

 

工業園區是産業集聚發展的核心單元,也是碳排放的重點區域。在大豐港國際合作綠色低碳産業園,負責同志爲課題組介紹了園區深刻把握“先立後破”方法論,以“能源清潔化、産業綠色化、設施低碳化、管理智慧化、認證國際化”爲工作思路,在綠電直供消納,綠色低碳産業集聚,企業節能減碳改造,基礎設施低碳改造,園區能碳綜合管理,園區級電力碳排放因子等方面進行的積極探索。

 

 

 

 

 

 

 

 

 

 

 

 

 

 

對于鋼鐵、化工、建材等高能耗傳統産業,嚴格能耗強度剛性約束,重點控制化石能源消耗,支撐氫能、儲能等關鍵技術開發和工程化應用,以取代傳統工藝,實現節能降碳改造升級。

 

 

 

 

 

 

 

 

 

 

 

 

 

 

通過與英國标準協會(BSI)等國際組織深度合作,推動綠電認證、碳足迹認證與國際接軌,構建綠電供應、碳資産交易等應用場景,突破外資綠色貿易壁壘。

 

 

 

 

 

 

 

 

 

 

 

 

 

 

随後課題組參觀了金風科技、中國中車、亨通集團等龍頭企業的的制造工廠。金風科技總裝廠裏,一字排開的風電電機艙宛如一座座白塔;亨通集團的海纜生産線上,銅芯外包裹着厚厚的絕緣層,爲将來“綠電”彙流至海上作業平台提供最重要的保障;中車風電葉片生産基地内,世界上最輕的木材——巴沙木與玻纖布經過層層工藝,制成最長可達150米的風電葉片;這裏有亞洲最大的風電葉片供應基地,生産車間長達520米,約130小時即可完百米級葉片的全流程生産制造。

 

 

 

 

 

 

 

 

 

 

 

 

 

 

據了解,鹽城的風電裝備産業鏈條已經涵蓋了風電整機及相配套的電機、葉片、海纜、塔筒、機艙罩、葉片成套芯材等研發制造及運維服務,同時主攻軸承、電控、法蘭等缺鏈延鏈項目,建立了國際領先的風電研發檢測平台。

 

 

 

 

 

 

 

 

 

 

 

 

 

 

 

如今鹽城已是海上風電第一城,通過綠電資源科學有序開發和合理利用,新能源産業已成爲鹽城最具地方特色的主導産業,全市新能源全年累計發電量279.08億千瓦時,占全省新能源發電量的26.88%,占全社會用電量的57.85%。

習總書記強調,能源安全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積極發展清潔能源,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已經成爲國際社會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普遍共識。我們要順勢而爲、乘勢而上,以更大力度推動我國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爲共建清潔美麗的世界作出更大貢獻。

在鹽城調研期間,“新能源産能是否過剩”正是當下的熱門話題。通過這次對鹽城新能源産業的實地走訪以及與業内人士的深入溝通交流,課題組堅信鹽城新能源産業産能是推動綠色發展亟需的先進産能。新能源産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必将爲緩解能源危機、應對氣候變化,綠色低碳轉型做出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