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新聞咨詢訊 》公司動态
【最新動态】國資國企改革新規與簡析周報 (20230130-20230205)
閱讀數:706
 

2023.01.30-2023.02.05

來源:南京卓遠

作者:國資一部

本 期 目 錄 |

一、國資國企改革政策及簡析 

1、《貴州省國資委監管企業國有資産評估管理暫行辦法》

2、《關于規範省屬國有企事業單位改制土地資産處置工作的意見(試行)》

二、國資相關新聞

1、全國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總結電視電話會議在京召開

2、國務院國資委主任張玉卓:加快提升國資監管智能化水平

3、2022年,深圳市屬企業總資産突破5萬億元,營業收入突破1萬億元

4、蘇州設立新賽道目标:2025年元宇宙相關産業規模達兩千億

5、中糧引戰多家投資人

 

 

一、國資國企改革政策及簡析

 

1、《貴州省國資委監管企業國有資産評估管理暫行辦法》

發文機關:貴州省國資委

文号:黔國資通産權〔2022〕55号

政策鏈接:http://gzw.guizhou.gov.cn/zwgk/xxgkml/zcwj/hyzcfg/202301/t20230113_77927929.html

丨政策簡析丨

長期以來,貴州省國資委始終按照向管資本爲主轉變監管職能的要求,着力完善國資監管體制,優化監管方式,監管專業化、體系化、法治化進一步體現。

監管制度更加健全。通過出台《貴州省國有企業融資管理暫行辦法》《貴州省國資委監管企業國有資産評估管理暫行辦法》《貴州省國資委監管企業貨物服務采購管理辦法(試行)》等規範性文件,有效填補監管漏洞,監管企業融資、資産評估、采購等行爲不斷得到規範。着力推進法治國企建設,出台《省國資委關于進一步深化監管企業法治建設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并會同貴州省法宣辦等7部門完成貴州省首批“法治文化建設示範企業”創建命名活動,企業法治化水平不斷提升。

監管手段更加豐富。強化重大項目審核把關,重點關注項目的前期工作和決策程序,通過預審備案實現對項目的科學審核,充分利用外董、第三方咨詢機構等力量強化對重大項目的研究論證和風險提示,有效防範了投資風險。創新開展年度投資計劃核準,聘請第三方機構對監管企業年度投資計劃專業化論證評估,核減項目16個,核減投資約10億元,有效避免低效無效投資和條件不成熟投資。加大智慧監管平台建設力度,企業綜合數據、運營态勢正逐步實現“一鍵調取”“一屏總覽”,監管信息化水平再上台階。

國資監管大格局初步形成。在2022年順利完成鐵投集團、水投集團、交建集團等6戶企業股權劃轉的基礎上,穩妥推進第二批省級經營性國有資産集中統一監管,并指導市(州)開展好相關工作,各市(州)經營性國有資産集中統一監管比例總體達98.41%。制定指導監督市(州)國資工作的計劃,進一步加強對市(州)指導監督力度。

監督考核作用充分發揮。着力強化企業内部監督與風險控制,紮實開展内部審計工作,組織對17家監管企業開展内部審計效能檢查評估,通過内部審計累計節省、追回資金11.23億元,有力促進企業提高合規管理水平。加大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力度,進一步規範監管企業投資行爲。圍繞國家與貴州省委、省政府重點工作任務,持續優化省管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績效考核體系,科學設置考核指标,完善評分體系,并邀請第三方機構對考核指标跟蹤問效,考核“指揮棒”作用充分發揮。

 

2、《關于規範省屬國有企事業單位改制土地資産處置工作的意見(試行)》

發文機關:黑龍江省自然資源廳聯合省财政廳、省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

發布時期:黑自然資規〔2022〕2号

号:滬國資委産權〔2022〕317号

官網鏈接:http://zrzyt.hlj.gov.cn/zrzyt/c112237/202301/c00_31519909.shtml

丨政策簡析丨

2022年12月17日,黑龍江省自然資源廳聯合省财政廳、省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印發了《關于規範省屬國有企事業單位改制土地資産處置工作的意見(試行)》(黑自然資規〔2022〕2号,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共分爲四個部分内容。

(一)總體要求。省屬國有企事業單位改制土地資産處置的總體原則是:明晰産權、顯化資産、區分類型、合理處置、規範管理、促進改革。

(二)處置方式。省屬國有企事業單位的原有生産經營性劃撥土地在改制中,區分不同情況,分别采取保留劃撥、作價出資(入股)以及出讓、租賃方式予以處置。

(三)處置範圍及條件

拟處置的土地使用權必須權屬合法、無争議,并已辦理不動産登記,改制單位持有不動産登記證書。尚未登記的,改制單位應提供權屬來源,并向土地所在地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申請土地權屬審核,取得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出具的權屬證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原則上不予處置:一是拟處置土地未列入批準的資産處置範疇的;二是土地權屬不清晰,不能提供不動産登記證書且未取得土地權屬證明的;三是司法機關或行政機關依法裁定、決定查封或者以其他形式限制土地權利,共有土地未取得其他共有人同意,已抵押的土地但未經抵押權人同意等權屬存在争議的;四是法律、法規規定不得處置的其他情形。

(四)處置程序

一是拟采取保留劃撥方式處置土地的,經有建設用地批準權的人民政府批準後,土地使用權人向所在地的市、縣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由市、縣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辦理劃撥用地手續并辦理不動産變更(轉移)登記。

二是拟采取作價出資(入股)方式處置土地的,企事業單位向出資人或主管部門提交申報的改制方案中,應明确土地的處置方式,出資人或主管部門在提請省人民政府批準改制方案前,需征求省自然資源廳意見。經省人民政府同意采取作價出資(入股)方式處置的,按下列程序辦理處置手續:程序包括:1.土地資産處置總體方案申請核準。2.土地資産評估和編制土地資産處置具體方案。3.初審。4.土地資産處置具體方案審批。5.辦理國家資本金(股本金)轉增。6.辦理變更(轉移)登記。

三是拟采取協議出讓、租賃方式處置土地的,土地使用權人直接到屬地市、縣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按照協議出讓、租賃程序辦理用地手續,但《國有土地劃撥決定書》、法律、法規、行政規定等明确應當收回土地使用權重新公開出讓的情形除外。

 

 

 

二、國資相關新聞

 

1、全國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總結電視電話會議在京召開

 

全國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總結電視電話會議1月31日上午在京召開。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組長劉鶴出席會議并講話,國務委員、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副組長王勇主持會議。

會議認爲,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主要目标任務已經完成。三年來,各方面共同努力,有力推動國企黨的領導與公司治理相統一,更加突出強調市場主體地位,三項制度改革更大範圍落地見效,瘦身健體有序推進,中央企業存量法人戶數大幅壓減,“兩非”“兩資”清退任務基本完成,企業辦社會和曆史遺留問題全面解決,鼓勵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國資監管的專業化、體系化、法治化水平不斷提高。

會議強調,國企改革永遠在路上。要認真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策部署,圍繞提高核心競争力和增強核心功能,繼續謀劃和推動國企改革。要深化對國企改革的規律性認識,牢牢把握正确方向,聚焦國企功能作用和曆史使命,堅持問題導向,堅持正确改革方法,廣泛調動地方和企業積極性。

 

2、國務院國資委主任張玉卓:加快提升國資監管智能化水平

 

2月1日,國資委召開國資監管信息化工作專題彙報會,總結國資監管信息化工作成效,對下一步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張玉卓出席會議并講話。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翁傑明主持會議。

張玉卓認真聽取了有關廳局工作彙報,觀看了國資監管信息化系統演示,與大家深入交流。他說,近年來,國資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和黨的建設重要論述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和數字政府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壓茬推進國資監管信息化建設,全面建成國資國企在線監管系統,在保障機關運行、支撐國資監管、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張玉卓強調,進入新時代,國資監管工作進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新階段,對國資監管信息化工作提出新要求,要在推動實現國資監管數字化網絡化的基礎上,在數據、算力、算法上下更大功夫,加快提升國資監管智能化水平。要進一步形成合力,深入推進國資監管業務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要從“數字機關”提質增效做起,提升機關辦公平台等應用系統便利化水平,加快實現網上審批的全鏈條全流程電子化、移動化,不斷推動實現各類事項在線規範辦理和共享協同。要重點在“智能監管”上下功夫,進一步貫通與中央企業信息系統的連接,進一步實現實時監管、精準監管、有效監管,不斷加強與其他監管部門的溝通交流、學習借鑒,持續提升國資監管能力水平。要加強國資監管信息化資源保障,加強專業化隊伍建設,持續推動國資監管信息系統叠代升級,爲提升國資監管效能、推動國資央企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服務數字中國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3、2022年,深圳市屬企業總資産突破5萬億元,營業收入突破1萬億元

 

2022年,深圳國資國企主要經濟指标再創曆史新高,市屬企業總資産突破5萬億元,營業收入突破1萬億元,85%的淨資産集中到以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爲主體、金融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爲兩翼的“一體兩翼”領域。

深圳國資國企堅持穩中求進,高質量發展基礎更加穩固。截至2022年底,市屬企業總資産50010億元,比年初增長8.3%;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1萬億元,同比增長25.7%。投控公司世界500強排名升至第372位,提升24位,5家企業入圍中國500強。全系統千億骨幹國企增至10家。市屬企業與各區累計開展戰略合作項目117個,攜手寶安打造了新橋東“工業上樓”示範樣本。

銳意改革攻堅,推動各項改革“量質齊升”,深圳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走在全國前列。三年行動高質量收官,在國家評估中再獲A級,得到通報表揚。深圳綜改試驗在“四個一批”上取得顯著成效,陽光采購智慧監督平台作爲第二批标志性成果全國推廣。5家“雙百企業”以全優成績通過評估,3家企業跻身全國22個“改革标杆”,位居全國第一。全年超30項改革經驗、典型案例在全國全省推廣。

深圳國資國企全力履行職責使命,去年完成投資2800億元,同比增長6%。其中,在深投資2280億元,同比增長9%;在深固投1560億元,圓滿完成目标任務;承擔150個市重大項目,完成投資1038億元,約占全市總量1/3,打造了崗廈北“深圳之眼”等城市新地标。

 

4、蘇州設立新賽道目标:2025年元宇宙相關産業規模達兩千億

 

“最強地級市”蘇州系統發力元宇宙賽道,該市工信局官方微信公号1月31日發布《蘇州市培育元宇宙産業創新發展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培育集聚元宇宙核心企業超200家,元宇宙相關産業規模達2000億元。

意見提出,率先在工業、醫療、文旅、教育等契合度較高的領域打造30個應用場景示範項目,加快元宇宙與數字經濟、數字生活、數字治理等實體要素融合發展,賦能智慧城市建設和産業數字化轉型。如在教育方面推廣數字教育場景,支持元宇宙相關企業與教育機構合作拓展智能化、交互式在線教育模式,探索建設虛實共生和跨界探索的未來教育形态;在醫療領域探索構建藥物開發試驗、手術預演、心理/精神疾病治療、醫學影像等應用場景。鼓勵高校開設相關課程或專業,培養輸出一批創新人才。同時,加強對元宇宙相關金融活動的監管,防止資本過度炒作,避免金融投機活動擾亂産業正常發展。

去年11月,蘇州下轄的昆山市已發布行動計劃,目标到2025年“元宇宙”相關産業規模達1000億元。1月29日,昆山舉辦以數字城市元宇宙爲主題的“數字經濟大講堂”新春第一課,特邀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志強授課。

元宇宙是以信息基礎設施爲載體,以虛拟現實(VR/AR/MR/XR)爲核心技術支撐,以數據爲基礎性戰略資源構建的數字化時空域,國内已多地入局産業賽道。2022年7月,上海發布《培育“元宇宙”新賽道行動方案(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相關産業規模達3500億元;12月,浙江五部門印發《浙江省元宇宙産業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産業鏈體系基本形成,綜合競争力全國領先,帶動相關産業規模2000億元以上。《河南省元宇宙産業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省元宇宙核心産業規模超過300億元,帶動相關産業規模超過1000億元,初步形成有重要影響力的元宇宙創新引領區。

 

5、中糧引戰多家投資人

 

2月1日,中糧福臨門股份有限公司引入戰略投資者簽約儀式在北京舉辦,爲今年央企“引戰”首單落地案例。據悉,此次“引戰”共募集資金約210億元。

國資委近日召開的央企負責人會議提出,要積極穩妥分層分類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促進國企民企協同發展,進一步發揮國有企業引領帶動作用。業内人士預期,未來央企增資“引戰”落地将提速。

此次“引戰”,中糧福臨門攜手社保基金會、中遠海控、中國誠通國調基金、中國人壽資管、中國政企基金、中投公司、厚樸投資、淡馬錫、亞賦資本等新老投資人共同組建了一支由國有資本與國際資本等多種所有制資本互促互進的“聯合艦隊”。

據悉,中糧福臨門2022年11月17日至2022年12月14日通過北京産權交易所發布增資項目公告,公開征集投資方。中遠海控在規定時間内向北京産權交易所遞交了投資意向,并通過投資方資格審核。2023年1月16日,中遠海控與中糧集團有限公司等有關各方共同簽署增資協議。中遠海控1月16日晚間公告,公司拟以約55億元向中糧福臨門增資,認購中糧福臨門約1.8億股股份,約占本次交易完成後中糧福臨門總股本的5.81%。按此估算,中糧福臨門估值約946.6億元。“引戰”後,中糧集團股比約70%。中糧福臨門國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股權結構進一步優化,資本結構更加穩健。公司發展活力和内生動力得到進一步激發,企業的市場化經營水平及核心競争力明顯提升,爲進一步做強做優做大企業邁出堅實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