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新聞咨詢訊 》公司動态
盤存量資産,擴有效投資4|大固廢與資源化利用的進階之路
閱讀數:412

 

專欄閱讀導圖

 



基建咨詢部  陳明娟

 Author

 

二十大黨的工作報告提出要把“美麗中國”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把“綠色”納入新的發展理念,把“污染防治”納入三大攻堅戰,我國已經實現固廢零進口目标,未來将圍繞固廢處理與資源化利用進一步實施探索。

 

 

一、引言

/Introduction/

 

“十一五”到“十三五”期間,發展循環經濟一直被擺在重要戰略位置。“十四五”開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我國生态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爲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态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要抓住資源利用這個源頭,推進資源總量管理、可續配置、全面節約、循環利用,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進一步明确“要增強國内資源生産保障能力……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随着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的穩步推進,固體廢物産生量一直在做加法,對資源環境影響巨大。爲全面貫徹習總書記對于新時代生态文明建設總布局以及黨中央、國務院對發展循環經濟的戰略部署,作爲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途徑之一,固廢資源化利用發展空間将進一步擴大。

 

表1 近一年政策梳理

 

 

二、十大趨勢

/Ten trends/

 

《新固廢法》針對固廢處置提出了“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要求,着眼于“減量化”,重點在于做到源頭減量,響應國家政策實行垃圾分類外,相關設備、技術升級改造勢在必行。對于處于産業鏈上遊的設備制造商來說,可通過綠色設計等新興技術爲産品賦能,增強産品競争力的同時可提升企業整體盈利能力;其次,固廢經過分類處理後,對于不可回收部分,主要通過衛生填埋等方式進行無害化處理,可進行二次利用的部分,如建築垃圾,可通過碎化等方式用于路面鋪裝,通過制造再利用,達到固廢資源利用最大化;更進一步地,對固廢可利用部分進行資源化處理,如垃圾焚燒發電、廢渣制磚等等,能爲前端供能的同時實現固廢資源化利用閉環處理。源頭減量、中端制造再利用、末端資源再循環,三個過程緊密銜接,互相聯動配合,共同構建“固廢分類-回收-再利用-資源化處理-新産品”的循環發展體系。

 

随着産業政策推進、行業規範進一步完善,固廢處置行業前景被衆多企業看好,參與主體變多,市場競争越發激烈。自2015年來,國資進軍生态環保領域越演越烈。同時,各省市也紛紛通過重組、新建等方式成立自己的環保集團,進駐環境産業。在這樣的趨勢下,城投公司應充分發揮自身資本、資源、與城市發展關系密切的天然優勢,重點關注固廢“多位一體”綜合處置基地、靜脈産業園等一體化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并全面提升綜合服務能力,尋求更大發展空間和機遇。

 

1 産業鏈圖譜

 

 

從産業圖譜出發,大固廢資源化利用産業在政策和市場的有力驅動下,行業發展穩定性進一步提升,市場發展空間大且趨勢明顯,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趨勢一

新《固廢法》實施,固廢産業鏈迎來多重機會

《新固廢法》在原有的基礎上拓寬了固廢管理的範圍,增加了生活垃圾分類、建築垃圾、農業固體廢物、醫療廢物處理等環境污染防治制度。管理範圍的拓寬,将推動固廢産業鏈細分領域市場空間加速釋放。以垃圾分類政策爲基礎,産業鏈上遊環衛裝備制造首先迎來更新換代,未來将更加契合分類要求,新能源環衛收集、轉運設備的需求将維持較高水平。環衛行業目前處于市場化轉型中,鏈條中遊未來也将釋放更多環衛運營需求。垃圾實行幹濕分離後,用于焚燒發電的幹垃圾的熱值增加,單位垃圾的發電量也會顯著提升,從而推高下遊垃圾焚燒發電企業盈利能力。可回收垃圾資源化領域也會因爲垃圾分類精細化、标準化而受益,非正規資源回收渠道的生存空間将進一步被壓縮,從事資源回收的企業也能逐漸掌握主動權。

 

 

趨勢二

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爲發展趨勢

《“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提出:我國一些主要資源對外依存度高,供需矛盾突出,資源能源利用效率總體上仍然不高,大量生産、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産生活方式尚未根本性扭轉,資源安全面臨較大壓力。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再生資源利用水平的需求十分迫切,且空間巨大。2020年以來,我國大力推行綠色環保,對固廢處理給予了高度關注。針對固體廢物的回收與處理出台了多項政策,以減緩固廢帶來的環境問題,再加上新技術的研發與使用,固廢産生量增加趨勢雖未變,但增速放緩。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及危險廢物産生量約爲38億噸,比2020年僅多出0.5億噸,“減量化”效果明顯。政策倡行資源循環利用且固廢減量趨勢已經逐步形成的情況下,資源化和無害化才是固廢處置主流發展趨勢。

 

 

趨勢三

信息化監管體系建立,監督力度加碼

《新固廢法》一出台,立馬被冠以“史上最嚴固廢法”的稱号。一方面,在監督管理上,對比前四次修訂,新法提出:國務院生态環境部門應當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建立全國危險廢物等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信息平台,推進固體廢物收集、轉移、處置等全過程監控和信息化追溯。針對危險廢物,新法進一步要求:産生危險廢物的單位,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制定危險廢物管理計劃,并向生态環境主管部門備案。通過線上建平台、線下備案的方式,實現對固廢“全生命周期”的跟蹤管理,進一步提高固廢管理工作效率和管理決策的科學性與有效性。另一方面,在整治力度上,新法對環境違法行爲實行“嚴懲重罰”,将多項違法行爲罰金上限提高至500萬元的同時,輔以嚴格的執法标準,以此達到威懾潛在違法者的目的。過去由于處罰力度不夠,不少企業甯願選擇交付罰款來換取暫時的穩定生産,日積月累,帶來嚴重污染。新法針對固廢處置信息化平台的建立,懲治力度加碼,以此提高固廢處置行業規範化管理水平,引導固廢全産業鏈企業經營規範化、産業協同化,從根源上促進環境保護整體向好。

 

 

趨勢四

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将提速

環境基礎設施作爲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利用的重要載體,其在産業鏈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21年2月,《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國發〔2021〕4号)出台,文件中提出鼓勵健全低碳循環發展的流通體系,加強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推進垃圾分類回收與再生資源回收“兩網融合”并鼓勵地方建立再生資源區域交易中心。今年1月,《關于加快推進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辦函〔2022〕7号)明确提出到2025年,要着力構建一體化城鎮環境環境基礎設施;鼓勵建設污水、垃圾、固體廢物、危險廢物、醫療廢物處理處置及資源化利用“多位一體”的綜合處置基地,推廣靜脈産業園建設模式;推進再生資源加工利用基地(園區)建設。政策強調加快環境基建,助力固廢資源化利用産業發展,環保“穩增長”特性值得重視。

 

 

趨勢五

細分領域發展不平衡

依據固體廢物的主要類型,固廢處理産業主要分爲六大細分領域,分别爲餐廚垃圾處理行業、生活垃圾處理行業、工業固廢處理行業、農林廢棄物處理行業、污泥處理行業以及危廢處理行業。《新固廢法》施行,固廢産業鏈迎來多重機會,但市場分析發現,我國固廢處理雖整體進步較大,但細分闆塊發展不平衡。從行業發展進程角度來看,在固廢處理存續多年的部分領域,如垃圾焚燒發電,已經逐步從成長期邁入成熟期,市場增速放緩;建築垃圾、餐廚垃圾處理以及再生資源回收等細分闆塊尚處在萌芽期或成長期,且近幾年政策推進穩定,市場前景廣闊。以廚餘垃圾處理爲例,一方面,随着垃圾分類政策在全國多數城市開展,廚餘垃圾處理市場在近幾年得到了快速釋放,沼氣發電、沼渣制肥等資源化利用率穩步提升。另一方面,廚餘垃圾收處價格的逐年增長,也釋放出一個正向信号,相關數據顯示,2019至2021年,我國廚餘垃圾的收運均價在144.8元/噸,處理均價爲238.9元/噸,收處一體均價爲340.1元/噸,吸引衆多環保企業涉足其中。

 

 

趨勢六

行業集中度提升,大中型企業爲主流

截止2020末,超過半數的央企踏入了生态環保産業;各省市紛紛成立自己的環保平台,國資進軍生态環保領域的态勢愈演愈烈,再加上整合、兼并、上市融資熱潮的持續,環保行業産業新格局正逐步顯現,基本形成了如長江生态、光大國際等活躍在各地的央企爲第一梯隊,各省市地方國企和全國性龍頭民企爲代表的第二梯隊以及以民營環保企業爲主的第三梯隊的行業新格局。競争加劇,行業“洗牌”趨勢明顯,資金實力、資本運作能力強并提供差異化服務的企業将成爲行業發展的主要力量,同質化競争嚴重、缺乏核心技術和創新能力的企業會逐漸被淘汰出局。以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爲例,該類項目目前主要采取政府授予中标社會資本特許經營權的方式實現項目運作,收入主要依賴于垃圾處理和焚燒發電,項目前期資金需求大且周期較長,對于尋常企業來說,并不具備此類項目的獲取能力及後期運營能力。生态環境部發布的《2020中國環保産業發展狀況報告》指出,我國環保行業中數量占比僅3.1%的大型企業貢獻了超過80%的營收及利潤,呈現出明顯“二八定律”現象,資本、技術、管理與運營等方面擁有優勢的大中型企業将赢得新的發展空間,推動行業整合,固廢處理行業集中度将得到進一步提升。

 

 

趨勢七

服務模式或迎全新升級

近年來,項目統籌打包成需求主流,從單一細分領域專業治理向環境問題系統解決方案轉換,生态環境治理系統化、項目範圍綜合化、投資規模大型化、績效要求高标準等趨勢愈發顯著,對企業自身實力與資本運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等領域的部分環保企業趨于綜合化、大型化、集團化發展,産業融合步伐加快。一方面,上下遊企業通過兼并、重組的方式,借助不同企業發展優勢和資源禀賦,以求在資金、技術、資源等方面發揮出“1+1>2”的效應。如技術類環境企業和地方環保平台合作,優勢互補,整合雙方資源,在環保市場相輔相成形成合力,構建競争優勢;另一方面,企業不局限于某一細分領域,業務領域橫向拓展,逐步由“小而散”向“大而全”模式轉變,通過整體式設計、模塊化建設及一體化運營,提供全方位綜合服務将成爲發展主流,打造“綜合環境服務商”将成爲行業企業追求的目标和方向。

 

 

趨勢八

PPP與EOD協同,項目運作模式創新發展

環保産業屬于典型的政策導向型、投資帶動型産業。除工業污染治理和市政污水垃圾處理外,大多數領域爲政府付費的純公益性項目,尤其是固廢資源化綜合利用的長産業鏈條下,若項目本身造血能力不足,對政府方來說,财政支出壓力會很大。自2014年财政部推行PPP模式以來,環保領域采用PPP模式也随着近些年金融“去杠杆”、10号文限制新增純政府付費項目、财承“10%紅線”漸近等原因進入了緩行期。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4月至2020年11月,财政部PPP項目庫出庫環保項目共計2091個,約占出庫PPP項目總數的20%。固廢資源化利用在内的環境服務模式亟需尋求新的嘗試和突破。2020年9月,生态環境部、國家發改委、國家開發銀行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薦生态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試點項目的通知》(環辦科财函〔2020〕489号),推出以生态環境爲導向的城市開發模式(EOD),探索将生态環境治理項目與資源、産業開發項目有效融合,通過生态環境治理成效爲産業開發帶來增量收益,并依靠産業開發反哺生态環境治理的投入,緩解政府投入壓力的同時,有利于企業(社會資本)和金融機構參與項目投入,有效破解生态環境治理與産業發展的瓶頸。爲進一步貫徹實施EOD模試點,4月15日,由生态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生态環境工程咨詢中心牽頭,戰略規劃研究院等研究所共同組成的EOD創新中心成立。PPP與EOD協同,對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高各級各級政府環境治理能力、踐行“兩山”理念具有重要而長遠意義。

 

 

趨勢九

融資模式多樣化發展

近年來,我國再生資源行業在資本投融資、債券投融資、銀行信用等多個方面,持續獲得金融機構的有效支持。未來一段時間将是一個重塑再生資源産業鏈和生态鏈的黃金時期,回收效率的提升、處理技術的進步和社會參與度的提高以及在國家支持循環經濟、無廢城市建設的投融資章程措施推動下,再生資源産業将迎來爆發期。2020年7月,首個國家級綠色投資基金“國家綠色發展基金”在上海成立,采用股權投資、項目投資和參股子基金的方式,重點支持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能源資源節約化利用等五大綠色發展領域,充分發揮财政資金的引導和帶動作用,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根據《“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提出的主要目标,到2025年,資源循環利用産業産值達到5萬億元,随着政策支持和行業景氣的回暖,我國綠色金融在該領域應有更大作爲。以綠色信貸爲例,其主要投向綠色基礎設施和清潔能源兩個領域,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9月末,綠色貸款餘額規模已達14.79萬億,從投向看,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産業和清潔能源産業貸款餘額分别爲6.99萬億元和3.79萬億元,合計占綠色貸款的72.9%。

 

 

趨勢十

數字化、智能化爲産業賦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路段、新要求。環保産業與各行業領域協同融合,新業态新模式不斷湧現。物聯網、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向環境領域不斷滲透,帶動環保産業數字化、智能化升級。伴随着信息技術、雲計算和大數據等技術在環境領域的應用不斷深入,環境科技與新技術的不斷融合進一步帶動了環保産業的發展,“互聯網+回收”“互聯網+二手”等智慧環保業态開始出現,成爲大型環保企業投資和布局的重點方向。華爲、阿裏、騰訊等互聯網企業在推進城市化轉型方面積極探索,提升産業智慧化水平和整體效率,更好地支撐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2021年6月,華爲與神采科技聯合發布“固廢智能體解決方案”,利用“大數據+互聯網”的技術,實現固廢從産生、收集、貯存、運輸、利用、處置全過程的數字化管理,在滿足監管要求的同時,能助力企業工作效率提升。目前,該方案已經在江蘇省省級環境部門得到廣泛運用,在降低人力成本、提升工作效率以及提升風險防範效率方面效果顯著。互聯網與産業融合在固廢領域的嘗試,實現固廢生态環境的智能化監管和數字化互通,會加速固廢領域數字化的升級改造,成爲實現可循環經濟的重要推動力量。“十四五”期間,環保企業應通過數字化手段提升公司及項目的整體運營效率,上海環境、北控水務等在數字化轉型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已經涉足或意欲涉足固廢處理領域的企業應充分發揮自身資本、資源方面的優勢對标學習,增強競争能力,提升綜合效益。